【老師的話】力甄是學生素養與思辨的最佳橋樑和夥伴

過去的貼文中,我都是誠實陳述心中的想法。今天的貼文也是一樣,只是可能看完不見得舒服,我先向各位道歉。

108課綱所敘述的素養培育跟英文語言學習一樣,都是需要長期培育的事項或技能。外面的大型升學補習班絕對無法做好,有幾個原因:

1) 高成本的人事培育與時薪

2) 長時間的雙向且反覆思辨練習

3) 每次/梯/班的訓練學生人數無法超過一定數量

第一點,升學型補習班無法迅速複製和養成能思辨的英文講師,原因在於人事培訓成本過高——以量販思維的生意而言,這些人事培訓成果都將轉嫁至學生家長身上,並由大量學生一起承擔教學品質好壞之風險。以目前補習班的平均學費來看,若換算成鐘點費,每個學生僅僅是分擔每小時200-330元的學費,這樣的經費收入是無法支撐任何補習班進行思辨講師的培育。此外,多數補習班因著重升學表現,並無法真正提供學生高頻率、雙向互動的思辨課程,因為一旦這麼做,預計教授的升學內容進度會落後、講義也變得很難消化。

第二點,長時間的討論型課程需要講師不斷微調再微調,不論體制內外,都不是單向教學的講師能吃的消的。許多現役英文講師如果能把本分教好已經謝天謝地,何況是要做大量的討論、反思、激辯。王牌講師鐘點費高但也終究不是多數,一般補習班講師也不大願意做這種思辨差事。校內老師由於人力長期不足、每個老師接的課程時數很多、行政工作繁重,心有餘力不足。所以不論是校內或補教圈的老師,培育學生思辨素養和真正的英文語言學習,都不符合他們個人時間和金錢成本等現實考量。

第三點,由於每次/梯/班的訓練學生人數無法超過一定數量,升學型補習班經營者勢必會衡量該不該做這種無法快速產生金錢流(cash flow)的課程。曾經有大型補習班嘗試要做英文辯論課程,但結果就是一群快六十人的學生分了正反方,雙方卻只有幾個人真的在構思論點跟發表,其他學生則是在一旁滑手機跟納涼。各位有興趣的家長可以想想,這樣是英文辯論或討論課,還是某些立法院開會場次的場景?國高中生送去上課是找大型托孩中心還是去提昇知識層次?英文辯論或思辨討論課程執行,師生比不會是1:300, 1:100, 1:50, 1:40在授課。

綜合以上三個原因,大多數補習班或學校老師幾乎不大可能真正扎實的落實思辨教育和英文應用的任務。

但這些並不能全數歸因於他們、政府、或任何單一群組或人物。

校內老師工作過載、整個補教圈改革的意願也不高的狀況下,現在力甄這樣的團隊出現了,為的就是促使學生們能更有效落實108課綱各項看起來艱難、無法達成的目標,特別是跨領域整合、英文應用、思辨實踐。我們是突破現況的拓荒者!

現役新英格蘭愛國者美式足球隊教練Bill Belichick針對團隊經營的部份也有自己的一套原則:

每季的球隊基礎建立都沒有捷徑的,因為你必須一磚一瓦扎實的建造可靠的地基!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building a team each season. You build the foundation brick by brick.

我們不敢說自己是英文辯論教學中最強的,但我們絕對是108課綱目標從0到1的絕佳選擇跟教學團隊,帶給學生層次不同的視野,提昇社會整體素養,邁向體質更健康的已開發國家格局!

所有我底下工作的大小墨講師、硯台助手、行政、等成員,不僅僅提供教學,他們甚至還需要額外撥時間閱讀教學、自我成長等主題書籍。對的各位沒看錯,唸書。而且還要提供口頭和書面報告,讓整個團隊從中學習!

這樣的教育團隊,便是各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邁向未來的關鍵燈塔。

我們都來自不同大學不同科系,高中也並非全部都畢業於主流觀念認定的強校,但有一點非常確定的是:We keep growing together.

這樣的團隊最重視的,絕不是在做量販店型的生意模式,而是更可貴的教育實踐。

教育實踐的品質高,我們的收費自然也會與品質成正比,不愧對努力上進的教學夥伴。由內而外貫徹的力甄精神,也將反映在對學生付出的層面上,讓學生們活出力甄生活,力爭未來!

當然,家長可以選擇節省支出,去找補習班或順著學校走即可。但這些都無法改變現況我們所述的限制。力甄沒有要搶誰的學生,我們希望的是提昇學生的競爭力和社會素質。

美國現役Andreessen Horowitz風險投資公司創辦人、前Opsware聯合創始人和執行長、部落客作家 Ben Horowitz曾提醒大眾:

獲取知識的過程是沒有捷徑的,特別是需要合併個人經驗才能獲取的知識。順從主流智慧、仰賴捷徑,很可能會比無知來的更嚴重。
There are no shortcuts to knowledge, especially knowledge gained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Following conventional wisdom and relying on shortcuts can be worse than knowing nothing at all.

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歷史學家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Charles Issawi更是簡潔有力的表示過:

捷徑是兩個點之間最遙遠的距離。
A shortcut is the long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當然,這不是以數學的角度在看啦,是譬喻!是譬喻!

真正的教育實踐和學習過程,走捷徑是不會成功獲得或達成的。英文應用和思辨技巧的養成,是透過不斷的反覆練習思考方式、結合周遭時事和個人生活經驗,團體和個人檢視,才能真正進步!

We debate to build communities and nations. How about you?

為了自己的社區和國家!一起踏出重要的下一步吧!

  

作者:
楊仕任 老師
美籍台裔、陽明醫學系畢,力甄教育團隊創辦人專任教師、高中英文辯論教練和評審、多領域英文講師。擅長建立學生自信與語言應用習慣,讓英文成為看世界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