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108課綱的商機 是圖利還是互惠?

文/楊仕任 老師

很高興有人討論到108課綱新政策所帶來的商機。

身為教育籌備團隊,我們無法否認這件事的存在。

我們認為重點是這個「商機」所造成的後續結果,跟舊制的「商機」有何不同。

舊制的商機,來自填鴨式教育有跡可循的考試形式,讓補習班能夠輕鬆掌握考試破解方法。也造就了全國的各種補習班崛起,但事實上這麼多年來,台灣教育下的學生花了這麼多小時在讀書溫書和考試上,解決能力甚至基礎知識有變更穩定更強與否,待確認。

首先有人提出未來教育對基礎學科要求會更嚴苛。這不是壞事吧?如果去學校只是要文憑,其他重點都放在升學考試,那不就壓力更大?讀書本來就有壓力,但聚焦的地方不是在校園反而是在會考、學測、指考、檢定時,不就本末倒置?在校成績確實每個學校不一樣,更有不適任的學科老師存在。但這時家長不反應跟要求調整課程教課方式或讓不適任教師退場,是要等何時呢?補習班和家教的調整,是因應上游的學校高層與老師、學生、家長,所提供的教學現況和需求所做的。

再來,有人提出素養的培育是「讓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獨特的學習個體,所以依照其性格、能力、興趣、特質給予回饋和指導對於學習幫助最佳,這也導致素養教育的成功關鍵最大來自於家庭和生活環境」。大型補習班在這方面確實比較沒能力作到,也是教改主軸之一。作者也提醒了「高中職也無法創造這種環境啊…….多數高中職班上人數仍然超過30人,許多互動學習仍然由最積極主動的學生獲得最大收穫,而這類學生又多數是因為家庭環境影響其學習方式,所以補教業自然會發展出小班制甚至一對一的學習指導環境,當然這樣的費用一定遠高於大班制的學費,但仍然有其效果。」

作者很寫實的把現況講清楚,但我反應依舊是:

既然學校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不調整成低於30人的班然後增加正職教師名額?學雜費上升當然又是另外一個問題,而拉高的學雜費便是轉入人事成本。

至於低收入戶或比較弱勢的學生,應當轉介給輔導室處理,以便政府和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協助。台灣教育長期所付出的總金額(政府+人民)真的不是很高。高中兼課老師以一小時400元的鐘點費遲遲不上漲,也是很大的問題。

要公立學校品質好,就是要縮減班級人數、增加班級數、增加正職教師名額、增加自由活動時間、提昇雙向互動的頻率。當然所需要的支出費用自然就會提高,但這本來就是要花的金錢,只是以前過低而已,就像我們的全民健保一樣。

一旦上述事情有做到一定程度的調整,小論文指導的部份應該也會稍稍改善。但是不否認,不管有沒有新課綱上路,此類商機一直都存在。至於補習班積極網羅各研究所在學學生或各業界從業人士擔任相關科系的學習歷程指導的現象,我只能說,高中如果不跟鄰近大學合作或是說,學生不主動寫信或嘗試積極聯絡並尋找專家的幫助,那「自主學習面向」怎麼會被實踐?

社交資本豐厚的家庭不論制度如何改,都會有辦法克服,屬實。所以!社經地位不足的家庭,應當提供給他們更多資源管道,鼓勵孩子更努力去爭取協助。學校老師確實離業界較遠,但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找幫助,也是學生轉大人很重要的一步。

不可否認,新課綱會造就高單價的課程或服務誕生,但以現況而言我認為改革方向有兩種,一個是政府慢慢強化公立教育的穩定度和執行能力,然後漲稅金或學雜費。或者便是把價格轉移到家長,讓他們送孩子去家教、小班制補習班、顧問群處理與加強。

Nothing is free in this world.

我們不否認商機的存在,但我們也希望大家一起跟政府合作,去討論如何讓素養和新課綱弄的更好。指出問題很重要,但那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看怎麼調整,才能讓國家變更好。

我們在英文辯論指導的,不僅僅是英文應用,更是邏輯與論述的培養。政策辯論的討論面向很多,有時不是只要有證據或meta-analysis就可以。任何事情的正反方陣營都該釐清status quo (現況),因此,反對108課綱的人,在證據尚未充足狀況下提出新政策不比舊政策好的說詞,立足點也尚未充分,同時也忽視長期以來舊制教育帶給學生的身心影響以及其他伴隨的潛在問題。

最後,硬要說的話,其實以實證醫學而言,meta-analysis根本還不到最高等級,Systematic review才是。不論對經歷過聯考或其他後續各種教改的相關研究,都還在執行中,只是可能尚未公開給大眾。至於新政策的執行,至少我們知道的是,政府會邊做邊改,也繼續優化108課綱的訓練、執行、監督,我們民眾也要一起去做監督的工作,做好的地方要鼓勵、做不好的要提醒。

作者:楊仕任 老師
美籍台裔、陽明醫學系畢,現任力甄教育專任教師、高中英文辯論教練、多領域英文講師。
擅長建立學生自信與語言應用習慣,讓英文成為看世界的媒介。